考试季来临,班级笼罩在紧张的学习气氛之中。语文老师说这是必背古诗词,那是有可能考到的作文题;英语老师反复强调要背诵单词,不要弄混语法;数学老师一遍遍地给大家讲方程式……在老师们一连串知识点的“轰炸”下,平日里分散在各处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24小时自习室内,挑灯夜读。
期末考试快到了,看着那么多需要理解、背诵的知识点,是不是感觉脑袋都要爆炸了?别怕!我们这就去请教学业有专攻的同学,拿到“复习秘籍”。
考试前的复习周总是让人压力倍增,就像是一场漫长而紧张的马拉松,考验着我们的意志力。为此,我用了“轮流复习”的方法来应对。
轮流复习法,顾名思义,就是对各个科目进行轮流复习的学习方法。这样做,既避免长时间单一学习带来的枯燥感,又确保各个科目都得到一定的复习时间,能让我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起初,我给自己制订的计划是上午复习语文,下午复习英语,已经运用了两三年,在每天晚上复习数学,一整天都不重样。后来发现太过于呆板,便采用了更灵活的方式:复习语文时,不管是复习了半小时还是一小时,只要感到疲惫,就换一门科目继续复习。后来发现这种“车轮战”有时候会导致忘记自己复习到哪里了,于是我一边复习,一边做记录,避免遗忘。看到自己写在纸上的复习进度,成就感油然而生。那是我努力学习的见证。
俗话说,“学会了总结,就学会了学习。”我注意到,语文的知识点面太广,繁多又杂乱。为了更好地总结所学的内容,我一般会借助思维导图的力量。
以现代文阅读为例,里面包括散文、小说、议论文、说明文等,我会针对文体做进一步的知识点归纳。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我都会绘制一两张思维导图辅助学习,期末如果时间充裕,我会再次绘制,因为有一些内容前后是有关联的。绘图的过程也是我梳理知识点的过程。如果时间不够,我会把之前的思维导图拿出来看几遍,作为复习的主要资料。这个方法,我平日里也会运用到历史、政治的复习上。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分较高,平时我会有意识地收集一些通用的好词好句。我所说的“通用”,并不是真的要适用于任何一篇作文,而是它有被用在好几个写作主题里的可能性。随着收集的句子越来越多,我也很难记住每一句原话,便想了一个“取巧”的办法:理解它的含义,在考场上写出大概意思,从而提升文章水平。
数学学习“套路”深
数学试卷上有很多换汤不换药的“套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一张试卷上的题型和知识点是类似的,其中,几何题、函数题、方程式是试卷上的“熟面孔”,搞定70%的基础题型,再在拉开成绩的难题上花些心思,分数不会太低,这便是我刷了多套历年真题、学校的模拟题,以及一本本练习册后发现的秘密。
明白这点后,在基础题方面,我采取了“地毯式搜索”的策略。在复习周,一写完作业我就会集中攻克基础题型,确保对每一个知识点如数家珍。这样一来,考试时再见到它们,就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好友,轻松应对,信心满满。
至于那些拉分题,我则把它们当成游戏中的“挑战关卡”。我设立了一个“智勇闯关”环节,复习周期间,每天挑一两个难题来“过招”。若是“通关”遇到了问题,便做好记录,第二天请教老师或者同学。有时候,我还会拉上小伙伴一起讨论,来场头脑风暴,让解题过程变得既有趣又充满成就感。这样一来,我的解题能力提升了,还收获了友谊。
听完同学们的讲述,你是不是发现,期末复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任务,而是可以成为充满乐趣的“大探险”呢?灵活运用复习小技巧,我们就能在知识的世界里游刃有余,收获期末好成绩。
——摘自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