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初二成绩掉队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回答肯定是:懒!
不,这是实话,不是开玩笑。你可能会觉得我有点太直接,但这确实是实情。因为成绩下滑的根本原因,往往就是懒得思考,懒得去改变。
不要告诉我“我很努力”或者“我真的很拼”,我一下就能看出来——你要么试图靠死记硬背来解决问题,要么就是还是停留在那个让你觉得舒服的思维方式里,不敢突破,不愿意向前走,去迎接新的挑战。
你看,初二的时候,很多同学还是可以通过“投入”的方式弥补思维上的不足。如果你不喜欢动脑筋,没关系,多做题,花点时间,付出努力,基本上成绩还是能提高的。
但高一来了,你就会发现,那些差距已经不是时间和努力可以弥补的了。这就像是一种悖论:你努力了,时间也花了,结果呢?
反而把差距拉开了。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刺耳?
但其实,这正是很多学生在高一遇到的尴尬局面。
就好像,一夜之间,你从曾经的“天之骄子”掉进了“后进生”的坑里,那种懊悔和后悔,几乎让人想抓住教科书狠狠啃上一口。
有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很多学生到了高一,成绩就像赛跑一样突然拉开了距离,想追赶,根本没法追得上?
为什么那些看起来不差的孩子,突然间在高一这个新阶段就感到无比的压力,根本无法追赶?
其实,问题出在了高一课程的转变上。从初中的“知识普及”到高中的“思维能力竞争”,这之间的跨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初二的时候,大家虽然都不太会,但可以靠做题、靠投入时间来弥补差距;但高一的时候,遇到的更多是能力上的差距,那是时间投入弥补不了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自己想追赶却总也追不上。
01 初二的掉队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初二成绩掉队,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数学,尤其是几何和函数。
你得明白,这个阶段不再是单纯的记忆和技巧的比拼,而是思维方式的剧烈转变。曾经你依赖的“细致度”和那种机械化的解题模式,已经不再管用了。
这时候,你要学会抽象的思维,学会分析,学会推理,而这些对很多初二学生来说,简直就像跨越了几座大山。
我自己也经历过这种感觉。
那时候,我就是个典型的“懒”学生。几何和函数这两块,刚开始完全搞不懂那些看似高深的概念,尤其是函数。
总觉得这东西难以理解,完全不像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的加减法和公式。
直到有一次,老师用一个“螃蟹”的比喻,突然让我恍然大悟。老师说:“函数就像你走路,X轴是你的路,Y轴是你想去的目的地,虽然你出发的地方不同,但最后的目的地是由你的步伐决定的。”
听到这里,我简直想大喊:“原来是这样!这就是函数!”
你想,难道你能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跳出你原有的思维方式?当然不可能!但是,这个“跳脱”是必不可少的。
你必须经历这个过程,才能真正进入新的思维模式。
02 高一的掉队与能力差距的暴露
说完初二的“掉队”,我们再来聊聊高一。
高一的“掉队”可不是简单的学习态度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能力上的差距暴露无遗。在初中,大家的水平差距不大,你可以通过努力和投入弥补一些差距。
但到了高中,尤其是进了重点高中,周围的同学大多数都能轻松解决那些你从未接触过的难题,而你,才刚刚摸到基础,差距瞬间让你被远远甩开——尤其是在数理化三大重头科目上,这种打击感真的是让人难以承受。
我有个朋友,他在高一刚开始时,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中上水平,但有一天,他的成绩突然掉到了班级倒数十名。
自己都懵了:“我明明没懒,怎么成绩突然就掉了?”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发现问题出在了他的理解能力上。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尤其是数学,不仅仅靠时间和努力就能解决。
你能不能透过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理,看到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再怎么努力做题,也不过是“做题机器”,而无法做到更深层次的思考。
03 高中阶段如何面对学习差距
既然我们知道,初中的掉队是思维懒惰和模式固化的问题,而高中的掉队则是能力差距的直接暴露。
那么,面对这种差距,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一方面,必须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学习最重要的始终是“自己”。你为谁努力?为了什么拼搏?你可能会觉得“成绩好像没啥大用”,但那只是暂时的自我安慰。
一旦你坚定了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就能“对焦”自己的学习内容,避免无效的学习和时间浪费。
另一方面,遇到困难时,千万别懒惰。
每当你遇到学习难题时,不要想着放弃或拖延,而是要勇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高中最初的压力,正是你跳出“死记硬背”的那一刻。
你要学会理解和消化,去面对思维上的挑战,只有这样,你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地提升。
所以学习,最终不只是时间的投入,更是能力的较量。
初中时,你或许能通过努力迎头赶上,但到了高中,那个跨越式的能力差距,绝不是你通过拼命做题就能弥补的。面对这些差距,我们不应该感到焦虑或崩溃,而是应该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放弃过去固有的思维模式,适应新的学习要求。
这样,你才能在高中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但记住,这一切只是“战斗的开始”。
努力当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敢于面对变化,敢于挑战自己的局限,这才是高中生最该具备的心态。
——摘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