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上午,“羊城少年学堂”第539讲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报告厅举行。诗人、一级作家冯娜老师以《英雄花开英雄城——红色诗词讲读》为题,带领读者们赏读红色诗词和篇章,品读诗词中的英雄人物和故事。
诗歌中的红色广州
冯老师选择了《登广州镇海楼》作为讲座的开场,这是开国元帅陈毅同志在1957年参观广州镇海楼后的诗作。“羊城高楼接大荒,五百余载镇海疆。四时花木春烂漫,满腔语调古铿锵。百年海舶带灾祸,历代谪宦富篇章。最是人民革命好,黄花岗连红花岗。”诗歌道出了镇海楼在五百余年间经历和见证了广州的历史,也缅怀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广州涌现的众多人民英雄,歌颂了英雄城。
诗歌中的苦难中国
冯老师接着和读者们相继分享了《送幼蘅》《七子之歌》等诗歌。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大钊的《送幼蘅》一诗,流露出作者的忧国忧民之心:“逢君已恨晚,此别又如何?大陆龙蛇起,江南风雨多。斯民正憔悴,吾辈尚蹉跎。故国一回首,谁堪返太和?”在诗的末尾,李大钊提出了如何让国家重回安宁祥和的疑问,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心。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把被列强强占的香港、澳门等七块领土比作离开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作者对收复祖国故土的强烈期盼。
小读者诵读《七子之歌(节选)》
(图片摄影:尹学聪)
诗文中的英烈故事
结合英雄广州,冯老师讲述了“刑场上的婚礼”两位烈士周文雍、陈铁军的故事。周文雍、陈铁军为了革命需要假扮夫妻,因叛徒出卖被捕,最后英勇就义。被捕后他们坚贞不屈,周文雍留下绝笔诗:“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表达了无畏的革命精神。
冯老师讲述周文雍和陈铁军的英雄故事
(图片摄影:尹学聪)
抗日英雄赵一曼烈士于1936年8月被敌人杀害,就义前,她把对年幼儿子的牵挂体现在绝笔信中。信中一句“在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让冯老师和现场读者们感悟至深。
家长读者深情诵读赵一曼烈士给儿子的绝笔信
(图片摄影:尹学聪)
诗文中的中国希望
冯老师先后讲读了辜鸿铭、穆旦、梁启超等人的作品。他们或以著作、或以诗歌、或以散文,写出了中国的希望所在,写出了坚强的中国人向上的姿态。
讲座最后,冯老师和全体读者一起诵读《少年中国说》的结尾部分,并勉励大家不忘先辈的激励,不忘英雄的精神,努力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冯老师讲读穆旦的诗作《赞美(节选)》
(图片摄影:尹学聪)
主讲嘉宾
冯娜,诗人、一级作家,中山大学青年学者,首都师范大学第十二届驻校诗人。
(图片摄影:尹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