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上午,“羊城少年学堂”第536讲在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展览馆举行。广州外国语学校美术高级教师王燕琳老师以《一剪一韵一故事》为题,带领读者们了解剪纸的历史和常用技法,并体验剪纸非遗工艺。
最早剪纸作品距今1400多年
剪纸是一种源于我国的镂空艺术,在远古的祭祀仪式中,以金箔等为原料制作镂空的图腾形象一般被认为是剪纸艺术的前身。在纸张被发明并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后,以纸张为原料进行镂空创作变得更为便捷。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剪纸作品,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距今已有1400多年。
剪纸艺术传承至今,其作品一般被用作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笺等。
王老师介绍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对马》《对猴》
(图片摄影:尹学聪)
学习剪纸大有益处
2006年,剪纸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学习剪纸,可以传承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一种手工艺术,有助于建立文化自信。
在剪纸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表现为轴对称图形。王老师表示,因为在我们实际操作过程中,剪出轴对称图形只需要把纸张经过一次或数次对折之后下剪,这有助于培养少年儿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读者们动手体验剪纸
(图片摄影:尹学聪)
剪纸共有三种技法
王老师讲解了剪纸的常用手法:剪、撕、刻,并展示了剪纸的常用工具。随后她带领读者们现场体验了剪纸工艺:一是剪出圆形胸章,读者们按自己的想法剪出喜爱的图案并做成胸章;二是“福”字,读者们在完成作品之后开心地举起自己剪的“福”字,希望自己新的一年福气满满。
小读者们在合照中展示剪纸作品
(图片摄影:祝玲)
主讲嘉宾
王燕琳,广州外国语学校美术高级教师,全国百名最美美术教师,广州市骨干教师,广州市王燕琳剪纸创新工作室主持人。
(图片摄影:尹学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