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十大原则

发布时间: 2024-12-27

1、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只有在父母无目的的陪伴中,孩子才能产生归属感、安全感,袒露真实的自己。亲子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比所有科学的教养方法更重要。
  2、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必须遵守的纪律,底线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要孩子不突破底线,就尽量不要再没完没了地对孩子说“不”,那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么,就会胆小怕事,不敢担当,更别提创新意识。
  3、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如果总用权力压制孩子,你的确可能经常“赢了”孩子。可孩子却一次又一次地成了失败者。频繁失败的话,孩子要么会变得反叛,要么容易变得盲从。
  父母真正需要的不是“赢”孩子,而是“赢得”孩子,让孩子理解而且信任咱们。
  4、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所有好习惯都不是天生的,而需要长期培养。比如带孩子出门,装一本孩子最近喜欢的书,就是一个暗示,孩子就比较容易养成阅读的习惯。
  5、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急不得。比如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可能让他从绘本一步跨越到文字阅读,可以给孩子买一些“桥梁图书”,就是插画版的文字书,帮助孩子提升阅读水平。
  6、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父母得培养这样的习惯:随时对孩子进行鼓励,当孩子通过你的鼓励不断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这些好的行为就会固化成他的习惯,让他闪闪发光。
  反思,是帮助孩子对一定时期内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因,找到改进的方法。一起找原因,找改进的方法,而不是批评。
  7、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一些能够影响世界的重要能力,只是每个人的潜能可能会表现在不同的方面。
  如果不愿意接受孩子天赋中的短板,非得盯着它不放,必然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造成孩子的对抗,亲子关系紧张,也会影响孩子在其他方面可能的发展。
  8、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孩子之所以会犯错,往往是因为他没有资源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如果不想让孩子看短视频,就给孩子找一些健康的纪录片、高雅的故事片。想让孩子爱读书,父母就多带孩子去书店、图书馆。
  9、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老师会以为孩子喜欢自己反而更加喜欢孩子,从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
  关系好了,家庭教育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10、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其实屏蔽了整个世界,当然也包括家长对他的教育。发生冲突,家长越是焦躁、愤怒地面对孩子,孩子的抵触情绪就会越强烈。所以,家长首先要处理好自己的心情。
  你先冷静下来,再处理孩子的情绪。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让孩子尽情地倾诉或者大哭,或者让他静思,通过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听音乐、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孩子的情绪平息之后,再跟孩子交谈。
  ——摘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