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无处不在。它们在南极洲的冰面下游弋,在北极苔原上筑起千百万个巢穴。它们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雨林中轻舞,在戈壁沙漠的绿洲里集聚。它们在安第斯山脉最高峰盘旋,在500米深的海下追逐鱼群。它们与狮群共进午餐,还在纽约的摩天大楼上安家。鸟类的存在绝不仅限于地理概念,在画作、诗歌和音乐中,在神话、电影和医学中,在饮食、时尚和幻想中,鸟类的身影都随处可见。甚至远在人类化石出现的几百万年之前,就已经有了鸟类的化石记录。
本书收录了100多个词条,包含了从羽毛、迁徙到艺术和民间传说中的鸟类等各类主题,介绍了什么样的鸟巢可以吃,为什么嘲鸫会模仿鸣声,以及其他众多鸟类趣事。在本书中,你看不到巨细靡遗的鸟类分类学信息或鸟的消化系统知识,但能看到奥杜邦等先驱的见解和鸟类学的发展进程,了解鸣唱、蚁浴和囤粮和围攻等独特的鸟类行为,甚至还能见识包含海番鸭的菜谱。
不过,对充满求知欲的读者来说,阅读本书最好的方式或许还是将它当作“引子”,看到世界上有这样一群热爱甚至沉迷观鸟的人——他们每年花费数十亿美元购买光学器材、鸟类辨识图鉴、喂鸟器,并参加专业旅行团远赴异域寻找鸟种,从而理解为什么如今有这么多神智清醒的人长时间盯着一棵树,或聚精会神地扫视腥味十足的臭泥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