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生命教育起源

发布时间: 2024-10-19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有关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问题,人们基于自杀预防而研究对死亡的相关态度,形成了死亡学早期的雏形,死亡教育就是与死亡相关的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针对青少年无视生命价值的现象,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思想,而且他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便已正式成为教育的一门分支学科,这在当时是中小学生命教育的一项重要进步。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20世纪90年代美国基本普及中小学生命教育,美国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接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可以看出,美国的中小学生命教育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尊重每一个生命,强调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

 

日本:余裕教育

    日本在1989年的时候,针对青少年自杀、杀人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日本修改新《教学大纲》,提出了以尊重人的精神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在近年,日本提出实施的余裕教育。通过这个余裕教育青少年深刻了学习热爱生命,选择坚强的重要性,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面对挫折,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新西兰:源自于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学理念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它将生命教育精神传送至每所小学和中途学校(Intermediate school)。新西兰的生命教育源自于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学理念。它的生命教育基金会所服务的对象是5~12岁的学生,其课程是连结学校教授的健康和体育课程,并在学校课程架构范围内,课程资料还会发给学生和老师,其中也包含回家功课,以延续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其内容是介绍学生身体的奥妙,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Caring for the Body),例如保持干净、睡眠和吃早餐。

    新西兰生命教育的课程方向主要是积极取向,所坚持的原则是建立学生自我尊重,也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及结果。另外,它的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够认识人类身体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质破坏后的失衡状态;证明身体滥用后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发展生活中拒绝朋友同学的技巧,以及发展在身体环境对个人健康和日常生活冲击的正确理解。这样的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学习到生命教育的相关内容并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人生观。

 

英国:生命教育以渗透为主

    现在,英国生命教育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是基本包含了学生人生整体和其全部生活的历程,着重探讨与贴近学生真实生活,从知识、能力与理解3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具备一个有学识公民应有的知识,发展和提高探究问题与沟通的技能,发展参与和承担行为结果的技能。而且在英国,生命教育方式主要以渗透为主,在《柯瑞克报告书》中明确指出生命教育采取渗透型实施模式,渗透式教育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其他课程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上述我们可以知道,英国把生命教育同其他科目进行渗透,在学科的比较融合之间进行生命教育。这是我们国家中小学应该学习,借鉴的地方。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