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最伤害孩子的话——语言施暴

发布时间: 2024-03-14

特别提醒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理解孩子说话。许多家庭教育问题最根本的原因都是家长通过随口乱说话传递出来的。所以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话不要乱说如:

侮辱讽刺型

语言暴力的施暴者通常会对施暴对象使用一些蔑视、侮辱、讽刺性的话语,他们的本意是希望以此激起孩子的羞耻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典型的话语如:

(1)你简直是个废物/饭桶/白痴!

(2)你可真行/真不简单/真厉害!(用其反语义)

(3)你这个无用的东西/不孝顺的孩子!!

(4)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就是不长记性,你的脑袋长到屁股了去了吧?

但事实上,这种类型的语言暴力对施暴对象的伤害最为严重,矛头直指施暴对象的自尊和人格,从最本质的层面对施暴对象造成伤害,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受到这种语言暴力以后,激起的却是施暴对象对自我和他人的敌意,而且会产生自我谴责、自暴自弃或以过激行动反抗、抵制教育,严重影响了施暴对象的心理健康。

贬低压抑型

有些施暴者面对施暴对象时,其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常常用贬低、压抑方式发泄对施暴对象的不满,尤其是在批评的过程中,总爱加用从来每次总是等夸大的字眼来表示全面而彻底的否定。典型话语:

(1)你根本不是读书/画画/弹钢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重点班/研究生,太阳从西边出来!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你更笨的了!

这样做的后果,会让施暴对象形成一种低能力的知觉,而且很容易泛化使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得了,长大以后也不会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这种施暴者带给施暴对象的无能力感会毁掉其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信心。

威胁恐吓型

有些施暴者常用威胁性的话语恐吓施暴对象,尤其是对于一些年纪很小、对语言缺乏判断力的幼小孩子。典型话语:

(1)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便好了。

(2)告诉你,你再不听话/再不睡觉/下次再考成这样,我就不要你了。

(3)做不完作业,不许吃饭、不许睡觉!

如果施暴对象只是偶然听到父母讲这类话,精神压力会很快解除,对孩子的危害比较轻;但是,如果父母的语言习惯很难改变,常常是在过程中已习惯于使用这类威胁性的语言,这就会使孩子的心理形成长期的压力,产生担惊受怕的情绪,不敢积极地行动,对其生命潜能产生了终身压抑,将来面临单位的上级、权势部门等等也会产生精神压力和主观上的害怕情绪,将会严重影响其将来的个人成长和事业。

抱怨哀求型

施暴者面对施暴对象犯错误时,通常会表现出消极无力的心态来,尤其是一些在施暴者看来无可奈何的错误。典型话语如:

(1)求求你别这样行吗!

(2)求你让我们省点心好不好?

(3)我走/求你转个学,行不行?我实在教不了你了!

(4)你太不懂事了,太不听话了,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倒霉鬼?!

(5)妈妈打你,都是为了好!

(6)妈妈生你的时候,别提多受罪了,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7)这孩子就这样,什么都听不进去,还跟我撒谎,你说,我养他/她有什么用?

这类话语对施暴对象的心灵具有很强的杀伤力。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中,这类情况相当多见。我们认为,这类语言在当时或许能够起到一点作用,尤其是对已懂事的孩子,但施暴对象难以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因而无法发自内心地对父母或者老师表达自己的歉疚,这会让施暴对象体验到一种无力量感,无法知道以后的努力方向在哪里。

家长对孩子说话,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受到各种各样的语言伤害以后,施暴对象会显出多方面的变化。语言暴力对孩子最常见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学习成绩下降。受到语言伤害的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会不能集中精力,出现精神恍惚的状态,进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

2.出现逆反心理。在语言暴力的干涉下,施暴对象会对施暴者产生逆反心理,孩子会对家长或老师的语言暴力所干涉的事情做出与家长期望值相反的举动来,甚至完全走向家长或老师初衷的反面,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疏远,老师成为学生眼中无法亲近的对象。尤其是某学科老师的语言暴力直接会浇灭学生对这门功课学习的热情,最终导致对这门功课失去兴趣。

3.导致自闭倾向。语言暴力会严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平时说话带有讽刺挖苦的语气,或者长期和一些问题孩子不说话,有意识地冷落他们,将会对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4.影响将来的身心健康。一些看似无意识的言语,却可能刺伤了学生的心灵,这种伤害比较隐蔽,其实质是对孩子精神的虐待,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惩罚。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够尊重,出言不逊,恶语伤人,那么很难想象孩子日后会以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对待社会。受到语言暴力的孩子会表现出两方面的倾向。有的性格偏执、语言张狂,有的极度自卑,畏首畏尾

怎样才能做到与孩子好好说话,达到良好沟通呢?宋承昊专家提出让孩子说话、听孩子说话、理解孩子说话的主张。他说,家长本身必然也会有缺点,随着孩子降生,家长要把教育孩子当成是自己第二次成长的机会,与孩子共同成长。

    ——摘自百度文库 文/秦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