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会讨厌学习?

发布时间: 2024-03-14

Q:我是一名高中二年级的学生,我的成绩自高中以来一直都很不错,父母和老师也都对我抱有很大的期望。可是,最近的我总是对学习这两个字感到厌烦。我甚至觉得我从小到大这么多年了就一直在学习,从来都没有摆脱过它。我现在真是讨厌死学习了,可是我又不敢跟爸妈说,看着老师对我疑惑的眼神,我也感觉力不从心。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啊?

A:学习一直是学生们无法回避的话题,谁让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功课呢?可从小到大,学了10多年,却渐渐的失去了对它的兴趣,转而替代的是交友、娱乐、打游戏、上网聊天、聚会……但每次看到考试的成绩,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尽管表面上表现的满不在乎,其实内心里的痛苦、纠结只有做学生的才可以深深体会。我们到底如何做才能重新爱上它?

其实大部分的学生对学习的初衷都是美好的,只是有一些其他因素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了兴趣,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呢?

1.小时候学的太多了,现在厌烦至极。童年本是孩子最需要玩耍的时间,可孩子们却被父母拖去上课外班了,那时的玩耍兴致被压抑下来,所以在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后便坚决抵抗父母的意愿。与其说对学习厌烦,不如说想找回属于自己的权利!

2.学习是件压力大、收效慢的事,且不能一日成功。学习过程讲究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低效率的事情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而游戏、网络可以快速的满足孩子的愿望,注意力也就会被这些东西吸引。

3.动机缺失成为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浅层因素: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

4.五光十色的生活引起兴趣转移。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5.缺乏对于学习的信心引起悲观失望。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但常常失败,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失败,无情地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低下,不是学习的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

6.对老师的不满产生消极情感迁移。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的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课程也不感兴趣。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

7.家庭因素带来的情感饥渴成为厌学导火索。有些学生由于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同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8.过重的学业负担产生心理疲劳。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学生从早学到晚,双休日也不得休息。此外,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有些评价简单而残酷:如写错一个字,罚抄500遍等。学习像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

9.家长的高期望使孩子难以承受。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于是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以上这些情况足以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信心、耐心,但也不要为此过多的责备孩子,他们内心也愿意重新找到学习的乐趣,重新或再次爱上学习。其实想要孩子重新燃起对学习的渴望,再次爱上学习,就要让孩子了解和懂得以下三点:

1.你有对未来的梦想吗?尽管这个问话很俗,但却是必要的,如果你是全然放弃学习的话,就不会产生想爱上学习的想法,如果你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第一步,就是要清晰化!

2.你准备亲身去实现吗?对于梦想的渴求有多强烈,动力就有多大,我不相信没有梦想的孩子,我也不相信你没有实现梦想的勇气!第二步,找到你的动力源!

3.找到路径,开始行动吧!梦想或是咫尺,或是天涯,但都需要从此到彼的过程,路上的必需品你觉得有哪些?学习能否算其中之一?倘若你没有知识,没有学习的积累,能否到达你想要的梦想?第三步,把学习看做你的工具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未来越来越好,如果找到自己的未来价值,你就一定可以重新爱上学习,尽管可以不用教条,按照现行的方式,但学习知识是一定需要的!无论你设想的未来是什么!

    ——摘自《青春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