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童话的中国之旅

发布时间: 2005-05-19

  20世纪初叶,一批留学海外的学者回国后,积极宣传西学,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儿童文学的启蒙家周作人,同时也是中国介绍与研究安徒生童话的第一人。1912年,周作人作《童话略论》,其中就有介绍安徒生及其童话的文字,认为“今欧土人为童话惟丹麦安兑尔然(Andersen)为最工,即因其天性自然,行年七十,不改童心”。1913年,发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称赞其所童话能“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而以诗人之笔写之,故美妙自然,可称神品,真前无古人,后亦无来者也”。这是我国第一篇介绍安徒生生平和创作的文论。1919年,周作人翻译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女儿》,发表在同年《新青年》第6卷第1号上。 

  与周作人同时,还有刘半农、孙毓修、周瘦鹃、赵景深和郑振铎等人也热心推介安徒生及其童话。刘半农早在1914年就翻译了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载《中华小说界》第7期),译名《洋迷小影》。“中国编辑儿童读物的第一人”(茅盾语)孙毓修,不仅在他写《欧美小说丛谈》(1916年)一书中,将安徒生童话作为“神怪小说”作了专题介绍,还在他编辑的《童话》丛刊第一集(1917年)中翻译了安徒生的《小锡兵》和《海的女儿》。1917年,周瘦鹃还在《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刊登安徒生童话时,配发了安徒生肖像,让中国读者第一次一睹这位伟大作家的风采。到1925年《小说月报》出版“安徒生专号”之前,据郑振铎的统计,我国已翻译安徒生童话43种共68篇,介绍安徒生生平与作品的论文有15篇。

  1925年,在安徒生诞生120周年和逝世50周年之际,《小说月报》的主编郑振铎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史无前例的篇幅,出版了两期“安徒生专号”,全面介绍了安徒生及其创作,共刊登安徒生童话译作22篇,史料和评论13篇,还编发了安徒生肖像、安徒生铜像和安徒生图书馆的照片。在这样一种声势浩大的宣传启蒙下,来到中国20余年(1912-1925)的安徒生童话自此深深融化到中华文学的血液里,成为大人小孩终身相伴的经典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