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小鬼大

发布时间: 2003-12-14
    小琳琳周末下午要去学校参加一个活动,吃好早饭她就与自己的外籍教师通起了电话,整整聊了半个小时。在为女儿准备衣服的妈妈问:“你与老师在聊啥?”琳琳答:“讨论今天穿什么衣服最合适。”“半个小时就聊这一件事?”“是啊”。妈妈看着刚刚为女儿挑好的衣服,一时没了方向,她又“怨”又喜:你的主意真大!
“乖宝宝”不听话,指挥棒失灵,您会怎么做?

    [不要轻易拒绝]
    小琳琳穿上自己挑选的服装高高兴兴地出门了。妈妈尽管很希望女儿穿上她准备好的那套衣服,但她没有扫女儿的兴,“为了一套衣服损伤孩子的自信,值得吗?”
    对于孩子的主张,哪怕有时是异想天开,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其实父母大可不必轻易地说“不”。孩子的心灵,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与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在家庭中,要创造一种孩子能充分吐露心声的气氛。
    孩子的想法,不管多么幼稚,家长都要耐心倾听,再客观地分析其中的可行性,并积极引导、鼓励其积极的成份。对于孩子一些不妥当的想法,则应该就事论事地进行劝导,切不可一口回绝。如果孩子仍然不能理解自己的用意,请允许孩子存有疑问,等待时机再进行引导。
    单靠说“不”来维护家长的“权威”,这个方法从表面上看来简单、有效,因为绝大部分孩子最终不得不屈从,然而其中的隐患显而易见。如果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固定在一个早已被事先安排好的模式中,凡事都听父母的,由父母作主,父母对孩子控制较多,容易造成孩子遇事畏缩、怯弱,有些孩子甚至进了大学校门,还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稍稍遇到一点困难便迫不及待地向父母求助。
该把孩子当孩子时,父母却把他们当成了大人;该把他们看成大人时,父母又把他们当成了小孩子。

    [多出“难题”]
    家住黄浦区、读初二的宁宁受同学英英的影响,年初时曾多次向父母提出要去静安区一体育中心学跆拳道。看到瘦弱的女儿“拳迷心窍”,爸爸带她来到训练场:“跆拳道对抗性很强,对方人高马大,你能承受重重的拳脚吗?你每次训练要乘2辆车,晚上9点多回家,自身的安全如何保障,作业怎样才能不受影响?锻炼身体就一定要靠练跆拳道吗?”
    爸爸的提问难倒了宁宁,她终于心甘情愿地暂时放弃了学拳的念头。平时不太爱上体育课的她开始喜欢运动了,至于练习跆拳道嘛,她说等到读大学了再去练。
    孩子年纪还小,他们有的虽然主意很大,但毕竟考虑不周,甚至不切实际,你不妨多出几个“难题”,这样既能收到比说“不”更好的效果,孩子在“解答”的过程中也能锻炼提高自己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岂不是一举多得?
尊重孩子和具有民主意识,是每位关爱孩子的家长应具备的素质。家长应该明白,孩子年纪虽小,也是家庭中一个平等的成员。凡事听听孩子的想法,对待孩子持平等与尊重的态度,合理的控制与宽容,这是最利于孩子健康活泼成长的教育模式。

    [说“行,试试看”]
    让孩子早点学会拿主意,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意义重大!尽管他们“拿主意”的事往往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但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却是十分重要的。
    曾经听到这样一则故事,故事里“母亲”的育子方法实在高明:在公园里,一个5岁的小娃娃因为腿太短,爬不上滑梯的梯级。他跑回母亲身边求助,但他的母亲并没有扶他一把,帮他爬上梯级,而是不动声色地问他:“那么,你要怎样才爬得上去呢?”孩子想了一下,答道:“如果我把我的手推车拉过去,然后踏上去,行不行?”
    “行,试试看!”母亲说。孩子就去做了,问题于是迎刃而解。
    家庭心理学家约翰·卢斯曼德认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出守法、足智多谋和负责三大基本特性。不让孩子多拿主意,他们会足智多谋吗?当然,一味放纵、缺乏真正关爱的听之任之,也不是家长的理性选择。
引导孩子想主意,帮助孩子拿主意,孩子将终身受益。所以,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为了培养他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判断能力,就请从给孩子“拿主意”的权利开始! 
――摘自《上海家庭报》2003.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