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讲条件,爸妈和他建规则

发布时间: 2020-09-09

宝贝,该做作业了!

我想再看会儿电视嘛!

不行,你已经看半天了,赶紧做作业去。

就看10分钟。

不行,5分钟。

孩子和大人之间这种“讨价还价”,每天会在多少家庭上演。几乎每一件小事,都能成为孩子和父母讨价还价的理由,孩子提要求,大人打折扣,来来往往,父母的防线不断后退,最后常以妥协告终。孩子开心了,爸妈却郁闷:孩子为啥老喜欢讨价还价呢?为啥做什么事都喜欢讲条件呢?每天为这些事情磨叽半天,真累!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不讨价还价吗?当然有。

孩子喜欢讲条件,说到底还是大人的策略和方法有问题,只要父母做出改变,改变孩子讨价还价的习惯并不困难。

1、向孩子提要求时,不附带许诺

要想孩子做事不讲条件、不讨价还价,父母首先要做到,向孩子提要求时,只讲道理,不附带许诺。比如要求孩子按时做作业。不说“你几点几点之前完成作业,就可以看一会儿电视”,而是说“你得自己看好做作业的时间,这是你自己的事,别等爸爸妈妈催你”;比如要求孩子遵守玩电脑的时间,不说“你这次按时从电脑上下来,下次奖励你多玩10分钟”,而是说“咱们约好时间了,你得守信啊,自己计时,到时候自己下来”。

要求孩子做到本该做到的事,却提出额外的许诺,既是为孩子提供讨价还价的理由,也是对孩子讨价还价行为的鼓励。

2、孩子讲条件时,大人不接招

那么孩子主动跟大人讲条件怎么办?办法是不接招。不要孩子一提条件,父母马上想着怎么让孩子降低条件,只要父母开始回应孩子提出的条件,讨价还价就马上开始。即便是父母没有答应孩子提出的较高条件,而是在自己能够接受的较低条件上达成妥协,也是一样。

“妈妈,我几点几点之前做完作业,能看会儿电视吗?”“不可以,咱们之前已经约好了,只有周末才能看电视。要是作业做完得早,你可以看会儿书,玩玩玩具。”孩子看到大人不接招,不妥协,就只能接受。有时候孩子提出条件,也并不是一定想实现,只是试探一下父母的底线,看看能不能突破而已。父母陷入经常和孩子讨价还价的窘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人不能坚持原则。

越是没原则、容易让步的大人,越是容易培养出爱和大人纠缠的孩子。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在《孩子:挑战》中举过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一对分别是五岁和七岁的兄弟,面对妈妈时,经常胡闹、耍赖、号哭、怒吼,弄得妈妈手忙脚乱;而爸爸在家时,他们却非常规矩。因为孩子们很清楚,妈妈很容易让步,而爸爸言出必行,非常坚定。

中国有句俗语叫“看人下菜碟”,即便是很小的孩子,面对不同的大人,也有这种“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就是因为孩子熟悉了不同大人的行为方式,并且知道如何应对。

3、为常规事项制定基本规则

要想彻底解决和孩子讨价还价的困扰,更有建设性的办法是和孩子一起,为与孩子相关的常规事项制定基本规则,然后大家共同遵守。这样既可以避免一些日常小事的“一事一议”,又可以在家中培育共同协商、共守规则的氛围。这个层面的规则我们家还有好几个:

外出就餐规则。

因为俩孩子口味有差异,他们比较小的时候,每次一家人外出吃饭都要纠缠半天,这个要吃披萨,那个要吃火锅,这个要吃鱼,那个不要吃鱼,半天都出不了门,勉强商定了,点菜时往往又起争端。

后来我们就四个人商定,每周一次,去哪儿吃轮流做主,吃什么各点各的。现在这个规则实施好几年了,每次都能痛痛快快出门,高高兴兴吃饭。小儿出门去夏令营时,还很体贴地告诉我们:我不在家的时候,你们仨可以开心地去吃海鲜啦。

假期礼物规则。

除了生日礼物,我们和孩子商定,每个假期,他们可以要求一件礼物,以慰劳自己一个学期的辛苦。礼物由孩子自己选,而且不和他们的考试成绩关联。所以一到放假,孩子们会很开心地选礼物,他们选什么,我们就给买什么。不要求孩子调低标准,也不因为成绩不是特别好就表现得不那么乐意。有一次小儿若有所悟:“我知道那些和爸爸妈妈闹着买这买那的孩子是为什么了,因为他们的要求老是得不到满足啊。”

做作业规则。

我们只告诉孩子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作业,其余一概不管,孩子想什么时候做就什么时候做,孩子大人都很轻松,也完全没有可能出现为做作业讨价还价的情形。

4、鼓励孩子的自觉、自律行为

要想孩子摆脱“要我做什么,大人得付出代价”的模式,父母还要特别注意鼓励孩子的自觉、自律行为。他们自己安排时间完成了作业或自觉停止看电视,父母可以称赞“真棒”。孩子自律行为得到充分鼓励,他会很自豪、很有成就感,会有足够的动力自己坚持下去。

5、大人之间不讲条件

还有一个细节,要想孩子做事不讲条件,父母之间也不能就做事讲条件。如果父母经常说,“我今天擦地了,所以你洗碗”“怎么又是我洗碗,我昨天才洗过,该你了”。那毫无疑问,孩子也会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对付”父母。

    ——摘自《家庭教育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