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

发布时间: 2005-07-23

     平型关战役
     山西,四面环山,地势险要,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在军事上被兵家称之为“华北之锁钥”。所以日军欲统治华北,必先图晋绥;欲图晋绥,必先争太原;欲争太原,必先夺大同或平型关。
    日军占领南口、张家口后,于9月13日攻占大同,而敌军主力坂垣师团指向平型关,意图抄雁门关后路,然后夹击太原。阎锡山被迫立即着手部署平型关会战。1937年8月28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表示抗战决心,把行营(前线总指挥部)设于雁门关下的岭口村一所窑洞,并同行营人员及八路军总政委周恩来会商,制定了《第二战区平型关战役计划》。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前期),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后期)先后任总指挥。
    平型关之战历时一个月(从9月3日制定作战计划到10月2日全线撤退),战场绵延数百里,我方投入兵力10多万人,达11个军,历经大小战斗数十次。平型关战役迟滞了日军进攻,打乱了敌人侵华计划。战役中,国共军队相互配合,创造了像平型关大捷这样光辉的战例。国民党军队出现了像程继贤团、梁鉴堂旅(茹越口之战)、姜玉贞旅(平远之战)这样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部队,成为我华夏御侮史上的壮丽篇章。
    平型关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体现出在民族团结、共赴国难的旗帜下,相互取长补短、共谋民族大业的胸怀和气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大捷是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投入总兵力而言,八路军115师投入4个团的兵力,共有大约12000人,大约是平型关战役我方投入总兵力的八分之一;以战略目标而言,这次战斗是为了配合第二战区在平型关地区围歼敌军而进行的一次突袭。
    平型关,是古长城的一处关隘。关北为恒山余脉,南接五台山,一条狭谷山路,东通冀北,西抵雁门,两侧高地便于隐蔽部署兵力,地势极为险要,历来为兵家所必争。
    1937年9月14日,115师先头部队进抵大营,派出侦察部队调查平型关地区地理情况和敌情,为平型关歼敌做各种准备。23日,林彪、聂荣臻在上寨召集干部会议,作出初步计划,以伏击战歼灭敌人。24日夜,伏击部队冒雨进入阵地。25日拂晓,日军坂垣师团第2l旅团辎重和后卫部队4000余人进入伏击圈。115师将士立即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日军发起冲击,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使日军优势火力无法充分发挥。被围日军利用地形作垂死挣扎,日军飞机也飞临战地上空,由于双方短兵相接,日机无法扫射投弹。涞源、蔚县日军企图增援被围之敌,遭到115师独立团和骑兵营阻击,未能得手。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敌人终未能冲破包围,敌板垣师团21旅遭歼灭性打击。我军伤亡也很严重。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第115师打的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这是中国抗战开始后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它粉碎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它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迟滞了敌人的进攻。
     ——摘自《中国抗日时期的战争》 中国军事网

取得平型关战斗胜利后,八路军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