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嗑药》和《地板下的小人》

发布时间: 2004-05-19

嗑药——1996年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

(英)柏吉斯(Burgess,M.)著

索书号:I845.561/179

馆藏地点:港台室

    《嗑药》的封面这是一本有关沉沦于吸毒而获得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及英国守卫者儿童小说大奖的小说。故事中的男主角塔尔14岁生长于酗酒及虐待的家庭,他为了保全性命及寻找未来,只好离家出走。女主角珍玛14岁受不了双亲的管教方式及唠叨,决心离家一段时间。两人与其它青少年一样,对自己父母深感厌烦。离家的这段日子,塔尔与珍玛不幸结交了象罗柏、莉莉、莎儿这种类型的坏朋友,他们带着来自家庭的伤口,一步步走向黑暗角落的深渊,也在吸毒、贩毒、偷窃等不良行为上相互牵引影响。塔尔染上了毒瘾,沉溺于海洛因的恶梦中,珍玛因生活所迫,成为妓女,慢慢走上嗑药这条不归路,后来珍玛发现肚中有了新生命,为了孩子她决定戒毒。两位主角在历经痛苦的锤练后,终于脱离了苦海,逐渐走向自我肯定、充满希望的生活。

    本书借着“嗑药”的前因后果,让读者了解现代青少年的苦闷,书中也探讨了诸多发人深省的青少年的问题。如:家庭暴力对子女的影响、青少年离家出走问题、个人自由家庭教育的抵触、同辈间互动牵制的力量、吸毒与勒戒、未婚怀孕…等主题,在社会急遽变迁,青少年犯罪率节节攀升之际,这本书为你我提供了深思的空间,是为人父母及子女值得一读的好书。

 

地板下的小人——1952年英国卡内基儿童文学奖
()诺顿(NortonM.)著;任溶溶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6

索书号:I885.61/136

    1952年获奖作品《地板下的小人》(The Borrowers)————也译作《博罗斯一家》、《波德一家》(“博罗斯”、“波德”是英文“借用者”一词的译音)。

    这部童话是诺顿的代表作。写于1952年。该作品获得同年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又获得路易斯·卡罗尔书籍奖,使诺顿成为战后英国儿童文学的主要作家之一。

作品写的是,在一座古老的乡村庄园里,偷偷地住着一家小人——爸爸波德、妈妈霍米莉和他们的女儿阿丽埃蒂。他们专门拿走地面上人类的东西,以此为生。他们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惟恐大人发现他们的存在。他们自称是“借用”,所以被称为“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作者在童话中说:如果没有“借东西的地下小人”,为什么妈妈一生买了那么多的针啊线啊什么的,却一一不知去向呢?)小人家的女儿与到大人家生活的一个男孩子产生了友谊。小人家终于被大人家发现了,他们只好逃离庄园,希望在田野上寻找到新的生活。

    后来在续集里,这些小人活下来了,他们在野外冒过险,在旧皮鞋里安过家,又坐船在小沟里漂流过。

    作者共写了四部续集:《田野上的波德一家》(1955年)、《河上漂流的波德一家》(1959年)、《空中飞行的波德一家》(1961年)、《得以雪耻的波德一家》(1971年)。她的这套作品深受英国儿童的欢迎。“借东西的地下小人”在英国已家喻户晓,成为他们民间故事中的童话人物。(摘自台湾国立教育资料馆全球资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