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题:依托网络,突破传统德育模式

发布时间: 2004-06-23
    上网对学生发展究竟有哪些影响?沉溺于网络的学生有着怎样的心理轨迹?在网络条件下,德育工作该怎样开展?
——网络德育实践呈三大特点
    [特点一]  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摸索中逐渐明确了认识:“疏”胜子“堵”,不能简单切断青少年与网络的联系,而要主动研究学生在网络世界的行为和心理,并把它们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视野中去。
    关于网络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教育工作者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研究: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展开了对初中学生网络沉溺诱因和后效的个案研究,深入沉溺网络学生的内心世界;徽三小学对学生乐于使用的网络热点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发现了分值激励、游戏激励、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申请版主和版主等级晋升等可供参照的引导学生的方法;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基于网络资源的家庭教育研究》从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现状、家长上网的基本情况、家长对学生上网的影响、学校对学生上网的影响、上网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这些调查和研究,为针对网络化环境下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特点二]  学校充分认识到网络道德还须通过网络自身来传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条件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网络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
    大同中学是上海第一所开设网络德育类课程的中学,从1999年起,该课程就成为学校的指定选修课,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要参加该课程的学习。该课程的组织形式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的一贯模式,形成网络化授课、讲座和讨论三结合的方式。同时,学校开通了课程专题网站,利用校园网的BBS论坛和聊天室,让学生在网络中谈网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课程还开展了情景化教学、热点话题介入等尝试,注重引导,少说“不要”;学校还自编校本教材,不仅充分体现了网络道德课程开放性、时效性、技术性的特点,还以各种各样的专题活动驱动学生参与课程的学习,“网络 VS文学”“黑客传说”“虚拟与现实”“网络经济”等专题,切合社会热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闸北区教师进修学院组织建设了“青春飞扬”专题网站,运用网络的优势,传播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等生活技能方面的内容。
    闵行区莘松中学合理灵活地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渗透现代化的网络教育、媒体教育。近几年,信息技术在该校团队的各项活动中被广泛运用,如“五小”小公民知识竞赛、小公民争做环保小卫士知识竞赛、六一儿童节计算机表演赛等主题班队会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使学生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活动的参与率。今年,该校的重头活动是“民族精神代代传”主题系列活动,网络资源在这一活动中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几个大活动都与网络相联系,如网上学习民族精神、特色网页制作等,传统教育尝试新的形式,获得了理想的效果。此外,在该校校园网的新闻栏目上,以视频形式向学生发布活动的讯息和资料,通过点击率统计,了解学生的爱好,努力使教育方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敬业中学则把网络看作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领域、新途径和学校德育工作一个新的增长点。该校在校园网上创建了BBS论坛,开设了“网络道德法庭”版块,还有虚幻与现实--网络文学、心灵之窗、成长的烦恼、校长信箱、网络道德法庭等讨论区,出台了“网上文明公约”。学校希望通过网络进行有益的探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通过网络规范化建设,由网络自身来传播文明。
    [特点三]  强调与社会、家庭的互动。网络的全球性和互动性打破了受教育者与学校、家庭之间传统的沟通模式,面对这样的趋势,不少学校的选择是,利用网络的特点和优势,加强与家庭、社区之间的联系,扩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范围。
    青春飞扬网站的建设除了得到各学校的支持外,还得到了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的鼎力协助,通过这个网站,学生可以与这方面的专家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如今,这个网站向全社会开放,致力于使每一个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生命的态度、生命的价值观有一个正确,健康的导向。
    卢湾高级中学建立了“网络家校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与家长、学生在网上随时沟通联系,“家校通”有学习成绩、校班工作情况、社区活动、志愿者活动、劳动实践、心理健康、获奖、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违纪等记录栏目及学生发展综合评语,即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各方面情况。同时,通过网络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监督与评估体系,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管理,也是学校建立“网络家校通”的目的之一。
——网络德育仍需走向深入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副所长吴增强提出,要进一步做好网络德育工作,学校教师就必须先亲近、认同青少年亚文化,在对青少年有着深入了解、形成共同语言的基础上,采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导。
    《上海教育》副总编李北宏认为,必须加快建立一支年轻的网络德育工作者队伍。网络德育的蓬勃发展,必然要求一支网络德育工作者队伍。而网络德育由于其技术性强等特征,使得年轻人从事网络德育的优势更为明显,这就要求各校抽调年轻的教师从事这一方面的工作,尽快培养出这方面的行家,甚至是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宣传部的代表认为,必须研究好如何开发出对学生真正有吸引力的健康文化网站。一个可以用来反证的例子是,一些学校在实践中发现,一些“红色网站”的点击率低于预期。这提醒教育者,必须充分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态,提供他们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内容;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研究工作技巧,把德育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网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点内容中去。
--摘自《上海教育》2004年第5A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