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专题:德育生活化

发布时间: 2004-04-29
     在新的德育形势下,学校德育工作应该学会转变视角,以寻求德育的发展。转变视角,就是要求学校管理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行政及服务人员重新审视学校德育工作的定位,重新审视现有的德育管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否与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新的社会要求看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让学生通过生活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德育生活化是近年德育理论界倡导的一种德育理念。主要指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
  德育生活化意味着德育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每个人思想品德的成长往往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在生活中形成对道德要求的认同。德育生活化,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改变旧观念,例如,轰轰烈烈的活动才叫德育活动,生活中的小事没有德育价值;对学生讲了道理,学生就自然接受其道德要求,等等。道德生活化必然要求德育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的封闭状态走向开放。
  德育生活化意味着每一个老师应该学会从身边发生的事去寻找德育的内容。德育并不是离现实很远,相反,它就是生活本身。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关系中了解道德的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判断和选择,让学生从中学会容让和坚持。
  德育生活化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的情况,要学会捕捉和理解社会生活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真实要求。

  德育管理方式方法的转变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能的关键
  让德育生活化的理念落实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关键在于学校管理层是否把德育生活化的理念真正地转化为有效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因此,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必须实现三方面的转变:
  一是学校德育目标的转变。在现实的学校管理中,学校往往把上级的一些带有评估性质的任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而较少从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特点和社会要求看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某种角度上看,我们的学校德育有时所关注的仅仅是工作本身,而不是学生本身的成长。这种目标错位,是很难发挥德育应有的效能的。
  二是德育工作评估标准的转变。应该着重效率的评估而不是工作量的评估;应该重学生成长而不是只强调学生行为的约束等等。
  三是确立与新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

  教师德育观念和技能的提高是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条件
  教师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教师有足够的责任心就能够促进青少年品德的形成。在教师基本具备教师职业素质的基础上,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教师的教育技能可能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深刻理解社会生活和现实是教师真正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要让教师准确地把思想道德的本义向学生阐释,首先要让教师自身对思想道德有深刻的见解和体会,避免让德育成为生硬的灌输和无意义的行为约束。
  社会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使原有的德育方法不再具备原有的效能;教育对象——学生也具有了一些新的特点。所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特别是让教师真正理解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是当前提高德育效能的重要条件。
--摘自《南方日报》 2004年4月7日  王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