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发布时间: 2015-03-26
    “留白”,顾名思义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比如,画画,需要留白;电影里,延续的画面突然间音乐停了,消失的旋律会带着你的感觉前行,这也有留白的意思。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同样需要留下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主去探究。
    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而“主动探究”正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对知识认识过程转化为问题的探究过程。也就是说,学习中,学生所遇到的知识,就是学生所要探究与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机会暴露自己在思维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同时要给予时间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思维的飞跃过程,切不可贪图方便,舍不得时间。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结论时,可以有以下几种教学方法:一、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结论,让学生死记硬背;二、教师提示学生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每个内角,然后相加,得出结论。而最优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完全不提示,只按组提供不同类型、大小不等的三角形,让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学生不但可以通过量角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剪拼的方法,得出结论。以后,四边形、五边形内角和的认识也可以如此进行教学。
    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上,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安排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数学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们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学生能理解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知识“生活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留给学生释疑的机会。学生通过比较、操作等方法,自主探究后,教师要求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说出思考过程,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通过这种训练,使学生之间能相互交流信息,互相启迪,拓宽了他们的解题思路,尤其是对于提高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分析能力,效果显著。
    留给学生评价的权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给予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的权利。自我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总结、提高的过程;给他人评价要求学生在科学、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公正的推理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同学间相互帮助的合作精神。
    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解决问题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就应当视为创新,创新重要的是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方法并有效应用。同样的问题解决方法可能有多种多样,教师应当接受这种思维的多样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而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替代。有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繁琐,但那是学生自己思考出来的,这比别人强加给他的“好方法”更有价值。把选择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才能真正体现创新的内涵。
    ——摘自《江苏教育报》2014-12-31 文/时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