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新生适应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 2016-02-04

    一年级新生,仅仅只有六足岁的小孩子,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呢? 

    一、新生不适应表现
    刚入学的孩子,既有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憧憬,又伴随着对学习生活方式改变产生的心理准备不足的焦虑。可列举以下现象:
    1.有些小朋友早上贪睡,上学迟到,下午上课精神不振。
    2.有些小朋友不愿与同学多说话,早上跟家长分开时眼睛红红的,几次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还有小朋友找借口,说身体这里痛、那里不舒服,其实到医院检查又没病,想回家。
    3.有些小朋友一开始课堂表现很好,可是过了一阶段后,却出现情绪低落,每天很疲劳,在家不想做作业。
    4.有些小朋友下课疯跑,做事丢三落四,不做准备工作,检查他们的铅笔盒,总会发现无可用铅笔,所写的作业脏、乱。

    二、探究新生不适应因素
    从以上一些新生不适应的表现来看,其实就是不适应学校的作息,不适应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环境,不适应新的老师和同伴。
    1.作息时间方面的差异。我对照了一所幼儿园大班的作息时间表和一年级新生的作息时间表,发现幼儿与小学生在作息时间上变化挺大的:幼儿上课时间短,一节课30分钟,玩的时间长,还有午睡:一年级新生上学比幼儿园早,学习时间变长,一节课40分钟,玩的时间变短,只有课间10分钟,还取消了午睡。
    2.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幼儿园的学习方式以教养为主,以游戏为主,孩子们在幼儿园可以自由活动,不受纪律的束缚;而到了小学后学习方式变为课堂学习了,活动内容被正规课程代替,读、写、算的多了,静静地听的多了,灌输的多了。小学老师语速要比幼儿园老师快,内容教授的次数也较少,不会一遍遍地重复。课堂或课外,必须完成作业,还要经常考试。课堂上的活动少了,感受的少了,实践的少了。进入小学以后,有《小学生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对走路、说话等有不少规则和纪律的要求。孩子少了在幼儿园和家中的自由,由轻松无负担变为纪律强制性,得遵守许多规则,多了一份纪律和责任。
    3.学习环境的差异。在幼儿园,活动室布置得五彩缤纷,桌椅可以移动,围成半圆坐,游戏材料丰富多样,有各种活动区、各类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主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空间较大。而在小学,教室布置比较单调,座位前后顺序排,教室挤挤的,没有活动的空间。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的学习环境到了小学,转换成学科学习、有作业、受教师支配的学习环境。
    4师生关系上的差异。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生活护理很精细,像保姆一样,细心呵护,从生活上到学习上的照顾,都是无微不至的。而到了小学,孩子则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了。课间休息时,自己整理课本,要按课程表收拾文具等,遇到困难和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小学老师相对幼儿园的老师,多了份严厉,少了些慈爱。

    三、培养适应能力的策略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入学以后会经历三个时期:兴奋期、厌倦期、适应期。第一时期,学生会兴奋得睡不着觉,早早来校上学,对自己是个小学生了充满自豪感,有想当个好学生的愿望:第二个时期,在开学一个月后左右,读拼音,做口算,机械重复练习,学生的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学校纪律的约束,课堂常规等的制约,使部分学生觉得上学不好玩。第三个时期,大概开学两个月,若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教育,学生就会较快适应学校生活,若处理不当,会对他们的学习、心理带来不良的影响。这是个转折点,我要帮他们安全渡过。
    1.架起学校与家庭的桥梁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又占了其中的70%。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新生报到那天,我就与家长沟通,给家长写了一封信,做了PPT,温馨提示家长新生入学会经历三个时期,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几个方面的素质,应该为孩子提前入学的物质和心理的准备工作。
    另外,应在开学一个多月后召开全班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和我的一些观察思考,还重点谈了孩子在课堂听讲、学习能力的培养、意志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情况。
    2.激发学生向往学校生活
    要上小学了!小孩子很激动,他们向往的小学生活虽然只停留在表象,如穿上新衣服,背上新书包,戴上红领巾等,但他们羡慕小学生活,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这种愿望虽幼稚但很可贵。这时,我们老师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开学第一天,要用羡慕、祝贺的口吻对孩子说:“一(2)班的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接着让他们一起来读写在后面黑板上的字:“我是小学生啦!”然后带着孩子到校园转一转,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操场、食堂、音乐教室、电脑教室等地方,乘机诱导孩子,“这所学校很美丽,很干净呀!这里的老师很有学问,他们教你们认字、数数、唱歌、跳舞、学知识。在这里读书,你也会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样变得更加聪明、能干。”让他们感觉到当小学生的光荣感、自豪感,以满腔热情来迎接他们的新生活。
    3.努力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一般来说,对于一年级刚上学的孩子,能够集中注意的时间大概在15分钟左右。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听课,就意味着孩子学不懂知识,不会做作业。所以,课堂上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听讲。
    课堂上,我们发现有孩子走神或做小动作时,会及时提醒:“来来来,请看大屏幕!”把他们的眼神引向大屏幕;或者走到这个学生身边,抚一下他的脑袋,让他看黑板:有时也拍拍他的肩膀;有时也会喊这个孩子起来回答问题以示提醒。这些都是教师的课堂调控,目的在于把那些开小差孩子的注意力拽回课堂。
    另外,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增加游戏,重视各种生动有趣的多媒体的使用,采用比赛、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把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的教学内容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体现出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注意能力,又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
    教育家斯宾塞主张:“教育应当是快乐的,快乐的情感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慧活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建立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那么,刚入学的新生就会感到自己在一个文明、安全、和谐、愉快、充满爱与尊重的良好精神环境中生活,就会很快克服那种陌生感,就会尽早消除对新环境的不亲近感和不信任感,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就能大胆地发表意见。
    当学生学习有困难,在课堂上答错题时,我总是先找肯定之处,再婉转地指出其努力方向,保护每个学生的自尊心。我始终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敢想、敢问、敢说,放飞自己的思想,大胆的交流。
    ——摘自《大众心理学》2015年第9期 文/陈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