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说教” 快乐化解小矛盾

发布时间: 2016-02-04
    每天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看到他们天真的小脸上时而笑容灿烂,时而阴云密布,时而又因小矛盾泪珠滚滚……于是,我尝试创设各种情境,搭起和孩子们沟通的桥梁。
    盲人摸象:眼罩内外的真相
    今天的孩子们生活在“蜜罐”里,小时候的一切都有家长给安排好了。一进入小学,孩子们就遇到了很多自己不喜欢、不习惯的人和事。于是,告状就成了低年级孩子的共性。
    在读完《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后,孩子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于是,我让大家带来晚上睡觉用的眼罩或是带耳机的手机。课上,我和一名学生在前边表演,其他人戴上眼罩听,或戴上耳机放着音乐看。表演结束,孩子们的评价五花八门。接下来,我让他们互换道具。再次评价时,多数孩子改变了观点,懂得了要全面评价事物的好坏,还要听听他人的想法。
    承认错误对于六七岁的独生子女来说,也是放不下“面子”的事。自从“眼罩”实践环节后,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如同“乌云散去见蓝天”。
    小鸡变凤凰:游戏中认识彼此
    “老师,天天太笨了,我不想跟他做同桌了”“老师,小墨画的我一点儿都不像,他还笑”……很多老师会轻描淡写地把这些问题处理掉,我却把这些棘手的问题当成了宝贝。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行为接纳线,上边是可接受行为,下边是不可接受行为。这条线的上下浮动,显示出的是一个人主观的价值观与信念。
    我带着孩子们玩起“小鸡变凤凰”的游戏。“鸡蛋——小鸡——凤凰”,两个人一组“石头剪刀布”,最开始是当鸡蛋,蹲下来玩儿;赢了的变小鸡,站起来,去找另一个小鸡继续玩;再赢了的变成凤凰飞回座位坐好,输了的变回鸡蛋继续玩儿。
    游戏规则讲完,我问孩子们最想变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变凤凰!”游戏到最后,剩下一个人,我采访他,他哭着说:“我真的很努力了,可还是一个笨蛋!”
    又玩了几次,每一次剩下的孩子说的话如出一辙。“是啊,我们每个人都很努力,可结果不会总是令人满意。用此时你的心情,再说说之前你们说的几件事吧。”我把前边孩子们说过的话出示在大屏上,孩子们一下子认识到自己错了。在他们幼小的心里,那条接纳线不断向下降,可接受行为越来越多,快乐在班内洋溢。
    撕纸:不变中的万变
    每次检测完毕,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成绩,老师们都有一个共性话题:都是我教的,怎么就这么大的差距昵?每次交上来的实践作品也是如此,小组长们不解,也找我诉说。
    我在班里做了这样一个游戏——撕纸,每个人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对折再对折,撕去右上角,打开。孩子们手中的纸形态各异,完全相同的图案不多。这个游戏解释了前边的话题——我们的要求一致,用料一致,结果却各异,因为每个孩子个体存在差异性——倾听、理解能力不同,不是按部就班就能出现一致的景象。小小的撕纸游戏启迪了我的孩子们。
    每一天的生活对于每个人都是崭新的,用一颗爱心去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原来快乐如此简单。
    ——摘自《现代教育报》2015-12-21 文/梁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