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大因素让孩子抑郁

发布时间: 2016-02-04
    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不用想那么多复杂的人和事,没有大人那么多的压力……孩子,你没有理由出现抑郁呀!
    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都发现: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
    1.13岁~16岁最常见
    青春初期是抑郁的易发阶段,以初一、初二(13岁~16岁)最常见,男孩比女孩早1年~2年发病。最多见的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易激惹和精力减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13岁以后,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概率也增高。
    2.女生抑郁增长速度快于男生
    整体而言,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这一结果却相反。这与女生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由此带来的压力等有关。所以,如果家有男孩,应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关注其情绪的变化;如果是女孩,应特别关注她们生理发育变化阶段的心理健康。
    3.家庭内有抑郁症病史
    从遗传角度看,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为正常人群的8倍~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
    4.爸妈教养方式有问题
    从家庭因素来看,儿童青少年抑郁与母亲关系更大。不过,如果父母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在孩子身上,孩子更容易抑郁。
    5.父母婚姻严重冲突
    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尤以女孩为甚。但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如果好合好散,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最小,离异或分居后反而可能减少孩子抑郁的危险性。影响最大的,是父母不见又不散。
    6.长期寄宿、频繁转学、搬家
    当儿童青少年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时,更容易患抑郁。当生活环境改变,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住院等,抑郁风险也会增高。在临床心理门诊发现,孩子在三岁前和父母分开的常常来看我们的门诊。所以,建议孩子早年最好不与父母分开。
    7.性格内向、自卑
    依赖性高、低自尊水平、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有些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的全部,这样的儿童青少年更容易患抑郁。
    8.太看重学习
    有很多孩子将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归因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如果达不到自我要求时,更容易抑郁。父母要加强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差点,但依然会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开心和热情,就能有效防止抑郁的发生。
    9.体质差,情绪受累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低下更易有抑郁问题。
    与成人抑郁相比,儿童青少年抑郁表现出更多的行为紊乱,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等。很多人以为,儿童青少年抑郁是“成长的烦恼”,给予引导和鼓励,烦恼期就会过去,但临床案例显示:儿童青少年的情感障碍(抑郁症、躁郁症和心境恶劣等),其病情较成人严重,病程更长,发作时情感的转折起伏更快速且短促,症状缓解期短,对药物疗效更差,自杀率更高,整体的社会功能遭受严重破坏,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自杀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
    所以,一方面早发现、早诊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各种诱发抑郁的因素。父母要从小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倾听孩子说话,并表达理解和同情,给孩子以公正的评价,多给予爱和肯定。
    ——摘自《家庭教育导读》2015年第10期 文/刘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