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是否还需家访

发布时间: 2016-03-31
    教师家访成了新闻
    新春伊始,一些学校利用寒假组织教师进行学生家访工作。北京房山区长沟中学的教师便对初三年级学生进行集中家访。教师还通过与学生交流,进行了及时的心理疏导,在和学生家长的谈话沟通中,全面细致了解了学生家庭结构及经济状况,并对家长进行了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
    在过去,家访以一种温暖体贴的姿态出现,是维系教师、家长、和孩子的感情纽带;如今,互联网+时代,家校联系已经悄然发生变化,甚至不久前浙江某地教育局出台政策将家访工作制度化成为了当地热议的一条新闻。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班级博客等网络交流手段越来越流行,传统的教师上门家访正逐渐弱化。
    “家访好不好”引争议
    对于“传统家访到底好不好”这一问题,家长们的态度也产生了分歧,有人欢迎,有人质疑,甚至出现了反对的声音。一项相关调查显示,对于教师上门家访活动,有四成多的家长投了赞成票,他们认为.家访能让家校双方全面了解孩子表现;二成多的家长则存在一定的顾虑,其余家长则表示说不清、需要观望。
    马先生的孩子读小学五年级,成绩始终处于班级中游,他非常欢迎老师来家访,他说:“每次开家长会和老师的交流时间都很有限,如果老师到家来就可以好好沟通下,让老师更了解孩子的情况,家校之间良好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也有一些家长担心教师家访不知如何准备,或是怕只是走过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学生家长陈女士表示:“与老师的交流如今有便捷的网络和电子通讯方式,老师也可以通知家长到学校办公室谈。上门家访,家长要考虑如何招待,这对家长和孩子来说,多少有些心理负担。”同时还有一些家长则是出于个人隐私方面的考虑,不愿意过多地暴露自己家庭的情况。
    家访也应与时俱进
    对于家访这件事,教师们也是态度不一,一些老师非常认可。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的北京市十中白老师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感觉到,家访具有独特而又不可替代的功能,许多学生的校外表现及家庭背景等第一手资料只有借助家访才能获得。特别是处于关键年级的学生,家访能让教师对其的帮助更有针对性,一次家访前后的变化都会非常明显。”但一些教师也担忧对全班几十个孩子一户户家访增加太多的工作量,同时也怕与家长因为隐私、招待等问题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对此,长沟中学主管教学副校长段文海表示,学校希望通过家访来增进家校间的联系与信任,加强家校合作,对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征求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家访,归根结底是要搭建学校、家庭沟通联系的桥梁,增进师生之间的真情实意。家访不应只是学校单方的硬性规定,而应尊重家庭选择权,加强家校互动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无论是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出发,还是从教书育人的角度来看,家访都功不可没。时代的进步,不过是对家访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摘自《现代教育报》2016-02-26 文/滑经纬,刘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