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名字有学问

发布时间: 2016-02-04

    如果问班主任,“您能叫出您学生的名字吗?”几乎所夸的班主任都会觉得太容易了;如果问班主任,“您发现过学生名字里的教育价值吗?”几乎所有的班主任都会觉得这个问题太离谱,名字就是个代号而已,哪来的教育价值?其实,名字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重视这一教育资源。

    建班之初,尽快记住学生名字
    班级刚刚组建时,班主任如果能够尽快记住学生的名字,会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利于班集体的快速形成,更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
    一般来说,班主任往往会在晨读课、自习课等时间,拿着座次表依次对照学生进行熟悉。这种认识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记名字”,虽然可以让班主任记住学生的名字,但是有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记学生名字成了老师的备课内容之一;二是忽略了生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认齐同学,这种记学生名字的办法亟待改进。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践和探索,通过挖掘学生名字中的教育价值,找到了一条记住学生名字的新路径。
    1.说说我是谁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时,我都会在学生入班报到之前给他们写一封信,把自己介绍给学生。同时,我也会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介绍自己的小材料,可以是幻灯片、小视频,也可以是平面海报、演讲稿。开学第一天上午,我会召开一个主题为“说说我是谁”的“加长版”班会课,让每一个学生在两分钟之内,借助前期准备的材料把自己介绍清楚,不仅包括自己名字的由来,还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特点特长等。
    2.看看我是谁
    “加长版”班会课结束后,当天下午我会组织一个手工课,学生在自由组合成小组后,合作完成“座位牌”的制作。“座位牌”的样式由小组学生独创,但是必须保证别人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到自己的名字,醒目且大方。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面前就有了自己的“名牌”,老师和同学都可以随时随地‘看看我是谁”。
    3.找找我是谁
    前两个环节都是在开学第一天之内完成的,第三个环节的时间就不再固定。我会在开学一周之内,开展一系列与名字有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名字接龙大赛…‘猜猜我是谁”等班级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师生之间迅速记住了彼此的名字,也更有力地促进了班级精神的快速形成。

    常规管理,艺术使用学生名字
    在一节主题班会示范课上,年轻的班主任得到了不少听课教师的好评。但是,我发现这个老师很少喊学生的名字,而是用“你来说”“你来回答”进行提问。这位班主任已经教这些学生一年多了,很熟悉学生的名字,那么,他为什么会省略学生的名字?这个时候省掉的不是名字,而是名字的教育价值。
    在班级管理中,我借助名字,从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性实践:一是“行政”命名,强化责任意识。班级实行班务认领制度,班级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有专门的同学保管。为了更加明确学生对物品的保管责任,我们会以学生的名字命名该物品。比如,王涛牌黑板擦、张帅型拖把……班级的学习小组、劳动小组不是用数字命名,而是用组长的名字命名,让组长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责任。二是“奖励”命名,鼓励创新意识。如果学生有一些创新性做法,那么,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比如,在班级活动中,谁的策划案获得了通过,这次活动便以他的名字命名;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谁的方案可行,就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些规章制度;谁在重大比赛中获了奖,班级会专设“某某某周”,用一周的时间来奖励该学生的努力。
    其实,无论怎样命名,都是对学生希望被人关注这一心理特点的尊重。只有记住了学生的名字,时时把学生的名字挂在心间,学生才能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了解和关注。了解了、关注了,交流就通畅了,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因此,记住并关注学生的名字,绝对不仅仅是工作和责任,更是班级管理的艺术、教育的艺术。
    ——摘自《北京教育》2015年第10期 文/韩庆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