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为欺负造温床

发布时间: 2015-09-29
    早晨,尚良妈妈来找我,一脸焦急:“老师,昨天我发现家里少了300块钱,应该是我家尚良拿的。昨天晚上我问他,他就是哭,不肯告诉我钱哪儿去了。”
    300块,对于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数额了。但是,我没见尚良在学校大手大脚花过钱啊。我决意找尚良来问问。可没想到,他依然一言不发。
    尚良非常内向,如小绵羊一般。上课,除了发呆就是发呆,从不回答问题,作业也是错误百出。卫生习惯也很差,每天地上的纸屑,至少一半是他制造的。
    可是,钱到底哪儿去了?我找来几个平时与尚良算是比较要好的同学,说是“比较要好”,只是这些孩子性格比较好,玩时偶尔会带上他而已。在班里,尚良几乎没有真正的朋友。性格的内向、成绩的落后,少有孩子愿意与他交朋友。
    但这几个孩子也没能告诉我有价值的线索。最终,倒是一个平时很调皮,“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玉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这件事可能与班长家豪有关。
    家豪是我的得力助手,他怎么会卷进这件事中?
    我单独叫来了家豪。“家豪,你是老师最信任的孩子,也是老师最得力的助手。跟老师说实话,尚良在家拿钱的事儿,与你有关吗?”我心平气和地问。我知道,如果我表现出愤怒,就可能给孩子造成压力,导致他撒谎或对抗。
    犹豫了半天,家豪吞吞吐吐地说:“他给我买过东西,是主动送给我的。我可不知道他是从家里拿的钱。”
    “给你买过什么东西?”我接着问。
    家豪边回忆边说:“两本软面抄,一支钢笔,几块橡皮,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我记不清了。”
    “有没有给过你钱?”我直接问。他很坚决地回答:“没——没有!”
    “他为什么要给你买这些东西?”我接着问道。
    家豪摇摇头:“我也不知道。”
    我心存疑虑。而且,300块钱远远不止买这些东西,剩下的钱呢?
    我又找来尚良:“尚良,现在事情已经出来了,老师不责备你。我也跟你妈妈说了,回家后不会再计较这件事了。但你得说清楚,钱用到哪儿去了,这样我们才能放心啊!”他仍不作声,眼神里有—丝惶恐。
    我继续“点化”他:“你送了家豪一些东西,还剩好多钱呢。老师知道,平时你可不是乱花钱的孩子。剩下的钱到哪儿去了呢?”
    这下,他吞吞吐吐地开口了:“还送了一些东西给子怡、依文、宇涵……”
    让我吃惊的是,这些孩子都是班干部!班长、副班长、纪律委员、劳动委员……十多个人全部卷进去了。的确,这么多人每人一点,300元也就不嫌多了。只是,这孩子为什么会“热衷”于给班干部们送东西呢?从尚良的叙述中,我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尚良第一次送东西,是在一次违纪后。那天,他又丢了很多纸屑到地上,家豪见了,要给他记过。这是他第5次犯同一个错误。我曾在班级说过,如果一种错误犯五次,就要请家长。因为这意味着他自觉性太差,需要家长配合教育。尚良慌了,为了让家豪网开一面,他想到送家豪一本软面抄。
    没想到这样的一次“行贿”给他惹下了麻烦。别的班干部知道后眼红,明着暗着找他麻烦。要么记他作业没做,要么记他早读、中自习违纪,要么记他值日不用心等。为了不总是“榜上有名”,他只好一次次地送礼物给其他班干部。一次、两次、三次……钱花完了,他就打起了家里钱的主意。
    听到这里,我明白了孩子前面不肯说的缘故——他害怕那些班干部再找他算账。这种隐性的欺负最可怕!可为什么班干部们选择了他?我一个个找来那些班干部,他们都紧张,可谁也不愿意说为什么。或许,他们也搞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欺负他吧!倒是同事的分析启发了我。
    “说到底有这么几点。一是尚良这孩子的性格本身比较软弱,好欺负;二是你管得太严了,这孩子怕;三是这孩子本身在大家眼中就是差生,没什么发言权的,说出话来也不容易被人信任。为了不挨批评、不叫家长,孩子能怎么办?这些班干部也是看中了这三点。”
    分析得很有道理,不经意中,我的管理方式竟成了尚良受欺负的诱因!
    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我除了让班干部把收到的礼物按买价返还尚良外,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惩罚和教育措施:对于班干部,每人都写一份检讨;对所有的孩子开展一次集体教育,主题就是“怎么与他人相处”;立刻扎扎实实重新组织一次民主选举,选出新一任班干部;对新一任班干部进行必要的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尽职尽责……
    可再多的补救也难以弥补我所犯下的失误,它给所有相关的孩子都带来了不良的心理影响。作为班主任,这件事时时提醒自己要多研究班级管理,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摘自《人民教育》2015年第12期 文/庄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