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童心

发布时间: 2015-03-26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这样一句话,“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我们从中提炼为“让儿童成为儿童”,以此作为全校教师的教育理念,渗透到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之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在我们学校,这一价值理念被赋予了四个层次的含义:
    把儿童当成一个具体的人,儿童享有人的权利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儿童是一个未成年人,他需要呵护和引导,需要包容和提醒;儿童就是目的,儿童就是儿童,不能按照成人的标准去教育;实施儿童应有的教育,用“儿童立场”的视界,才能达成“为了儿童”的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和认识,从2012年开始,我们以“让儿童成为儿童”为核心价值理念,提出了实施童心教育的主张。
    学校原来的办学思想是“让儿童天天快乐,让教育处处精彩”,教师交流后,我们将办学思想中的“天天”两字改为“人人”。因为,“人人快乐”重新诠释为“所有的孩子同等重要”,要大力推进面向全体的均衡教育:“处处精彩”重新诠释为“所有的学科同等重要”,要大力实施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两个“同等重要”体现了教师交流制度下办学的价值追求:落实均衡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我们也重新规划了“童心教育”的实施路径——自主多元、精神陪伴、立体育人。
    “自主多元”主要指向儿童自身。教育应以儿童为本,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儿童内心深处对自我发展的需求,让儿童做学习的主人。儿童的发展理应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多一把尺子量孩子,允许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精神陪伴主要指向成人。儿童的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他们的成长不仅需要物质享受,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精神陪伴。尤其面对学习后进、父母离异、迷恋网络、行为散漫、心理障碍等特殊儿童,需要成人蹲下身来平视他们,与他们平等对话,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立体育人主要指向综合教育。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过程。童心教育必须从校内向校外延伸拓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网络,积极实施综合教育,努力提高整体育人功能,才能确保童心教育取得实效。
    
    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积极打造“童心师群”,引导从理解和爱出发,多一些童心,能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理解儿童,给予儿童精神的关怀。
    首先,组织教师阅读儿童书籍。学校给教师购买了《童年的秘密》、《童年河》等书籍,举办童书阅读交流会。在长期阅读儿童书籍的过程中,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多了一份童心,教师的形象变得与儿童更亲近,思维中增加了更多的儿童立场。
    其次,组织教师讲自己的童年故事。让教师讲自己的童年故事,就是让他们追溯过往的时光,用童年时代的眼光打量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值得留恋,评判什么样的老师更受孩子喜爱,由此改善教育的态度和言行。
    再次,教师做孩子的玩伴。教师多与孩子一起游戏,一同喜怒哀乐。因为贴近了儿童,体验了儿童角色,教师心中自然多了一份童心。
    每位教师还重新当了一回学生。每间教室的座位中间多了一个空位,留给上课的老师,学生餐厅里每个班留一个座位,让导护人员和值班教师能与学生一起用餐。教师坐下来,与学生平视,用他们的眼睛看世界,进一步读懂了儿童内心。
    当然,拥有一颗童心,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一味迁就与迎合,真正的教师不仅能够低下身子,活跃在学生中间,更要挺立成一个大写的人,以自身的学识修为引领学生,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嘹望世界,活出精彩。
    
    童心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改造和重建,采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个性化”的开发原则,构建出一套适合儿童发展、有层次、有选择性的课程体系。
    我们将“童心课程”分成三级: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兴趣课程。基础课程即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老师们清楚,同样是开设国家课程,使用相同的教材,但因学校环境、教师素养和学生学情的不同,才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差异,而差异的根源主要在于教师对课程的个性化实施。所以,我们鼓励教师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使用,倡导个性化教学,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自主性。
    拓展课程,即由学科课程延伸出的课程,比如阅读课程、午写课程、趣味数学课程、数学思维课程、英语会话课程、折纸课程、文明礼仪课程、体育健身课程、科学实验课程,等等。另外,我们将国家规定的晨会、班队会、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也纳入拓展课程进行管理。拓展课程开设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利用国家规定的时间和课时开设,二是利用学科课程的教学时间开设,三是利用学校每年一度“读书节”、“英语节”、“体育节”、“科艺节”等重要节日实施:四是利用低年级开设的特色班。
    兴趣课程,即根据学生个性爱好和兴趣特长开设的学生兴趣小组和社团课程。兴趣组建立在年级组,开设口琴、竖笛、空竹、呼啦圈、滚铁环等课程,主要安排在下午“体育艺术2+1”项目训练时间段:学生社团面向全校,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开设舞蹈、合唱、球类、棋类、书画、3D打印、收藏、摄影、小记者、戏剧、小主持、朗诵、公益等课程,主要安排在早晨和中午两个时间段。
    以上三级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体系清晰,便于教师把握教学方向和课程管理。课程内容安排灵活合理,时间安排分别占80%、 10%、10%,既有必修内容又有自主选修,兼顾课内、课外,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摘自《人民教育》2015年第2期 文/曹爱东(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