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长成自己的样子

发布时间: 2015-03-26
    有人说,教育孩子就像给树剪枝,要坚决除掉“旁逸斜出”的枝枝杈杈,使其向高处生长。而我以为,教育孩子是看到森林中的每一棵树,发现它们独特的生命纹理,依形而剪,步步引导发展,或高,或低,或立,或伏,让他们长成最自在、最美好的模样。
    班里有个孩子叫李嘉华,起初,他见我总是躲闪,谈话时也从不敢抬头看我。其实他成绩不错,虽不爱说话,但私下里追随他的小朋友很多。经了解,我发现他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信。该找一个什么样的突破口去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秀呢?有一次和他妈妈聊天,他妈妈痛心疾首地说:“这孩子一天到晚抓虫子。他从外面找回的虫卵孵化了,满阳台都飞着蛾子,看得人又害怕又恶心又生气。在学习上他哪怕稍微使点儿劲,就能考第一。”她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想:也许他会是中国的“法布尔”呢!
    首先,我让嘉华在“班级秀场”里做“昆虫展”。在同学们的惊叹声中,他的眼神不再躲闪了,抬起头来,骄傲之情溢于言表。但只是展览还不够,要让他上台阶,有成长。我想办法联系上了一位昆虫学家,让他拜师门下。我又请他妈妈制作课件,让他在班里为同学们讲“昆虫”专题课。一只只我们见过或未见过的昆虫,他都知道学名,知道习性,如数家珍。而且,他越讲越勇敢,越讲越自信。不仅声音更响亮了,还带着手势,连我也惊诧了,原来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也可以这样滔滔不绝。后来,他主动参加学校科技节,为全校师生做科普讲座,成了学校的小名人。
    引导他读完法布尔《昆虫记》后,我就“怂恿”他:“你也可以写一本《昆虫记》,试一试啊!”接下来,我和他们母子俩一边商量着,一边编辑着,一边修正着,还请专家、校长题字。他人生的第一本书《昆虫记》(第一辑)终于出炉了。这个原来腼腆得连下楼买酱油都不敢的孩子,这个次次得高分却不自信的孩子,终于找到了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一门独特的课程,他们渴望长成自己的样子。我尝试着去懂得他们,因“爱”而懂得,不正是孔子提到的“知人而乐”的境界吗?
    ——摘自《班主任》2015年第1期 文/何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