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急需整体思维

发布时间: 2015-09-29
    从教育的高度研究教学、从学校改革的整体思考课改
    全国推进新课改已十余年,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存在的问题也引人深思。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单一就教学研究教学、就课程研究课程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从教育的高度研究教学、从学校改革的整体设计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来思考课程改革。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把握好两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课程改革与学校办学整体改革的关系。
    这个关系是教学、课程与教育的关系,说到底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是培育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人的精神高度,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而知识教育只是它较小的一部分。这样的概念在很多老师当中是非常稀有的。如果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都有问题,老师们的观念和教学手段能优化到哪里去?如果一所学校课程建设上都没有尊重差异、发展个性的认识和做法,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弥补得了学校课程存在的缺陷吗?有人说得好,要搞好教学,要提高质量,先要研究和认识“教育”。赫尔巴特指出,“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我们的研究不能仅仅考虑教学,更要关注“教育”、“办学”这些上位的问题。
    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对于办好一所学校至关重要。从一定意义上讲,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它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之道、教学之道、管理之道。办学理念是学校的发展之魂、发展之神和发展之力。要提高质量,我们就应该更多关注正确的、先进的办学方向,多思考和研究什么是理想的教育,多探讨一所优质的学校应具备怎样的理念、课程和管理,不要就教学而研究教学。脱离了“教育”意义的教学不可能高效、高雅、高远起来。我们应注重学校的办学改革,在整体办学改革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引领下、在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整体变革下设计、推进并深化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只是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理念和育人目标引领下的学校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是否形成,是学校推动办学改革能否取得效果的重要标志。
    从2006年以来,全国有不少地区区域性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我认为就是以特色学校建设为抓手,强力引导学校办学改革。学校办学改革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让校长认识教育和学校的本质,让校长有思想地办学,让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立校之魂、办学之道、发展之力。校长有先进的思想、教师有先进的观念,特色学校才“特”得起来。在这种前提下,学校特色、办学理念成为学校所有工作之“灵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也才真正有了“灵魂”。
    二是把握好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对此,我的理解是:人的成长如同庄稼生长,它需要的不只是催苗的养分,还有阳光雨露、和风细雨……教育是一门艺术,素质教育是让人更加美好地存在的艺术,这一切不能简单理解为多开几门课和多搞几次活动,课堂才是这门艺术的主阵地。因此,抓好课程改革必须是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包括课堂教学改革在内的课程改革,构建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和以生为本、尊重生命、关注精神成长的新型课堂模式。
    我们始终要求教育局各部门、各领域在谋划如何服务于新课改时,应该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正确认识来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正确。例如,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招生考试评价、办学行为改革、校园文化建设评估、人事干部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应树立正确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并落实到各项:工作的谋划和完成的全过程之中。
    ——摘自《人民教育》2015年第13期 文/杜富川